EN
年度双封!继杭州西站后,徐州园博园宕口酒店再登《建筑学报》封面
Aug/2024.30

《建筑学报》2024年05期(总第666期),将筑境设计作品杭州西站作为封面后,该刊于2024年08期(总第669期),再次将筑境设计作品徐州园博园宕口酒店作为封面图, 2024年内,筑境设计已两度登上《建筑学报》封面,筑境设计的专业实力得到了业内权威媒体的高度认可


1725874825272563.png


在本期的“作品”专栏中,详细的介绍了徐州园博园宕口酒店项目。此外,主创团队还通过《自然而然的设计—第13届中国( 徐州) 国际园林博览会宕口酒店》一文,全面展示了该项目的创作过程与理念方法。








自然而然的设计—— 第13届中国( 徐州) 国际园林博览会宕口酒店


文-王大鹏 程泰宁


江苏徐州昔日曾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和老牌工业基地,近年来成功实现了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的转变。第13届中国( 徐州) 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选址于徐州铜山区吕梁区域,以“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凸显“生态、创新、传承、可持续”的特色。宕口酒店作为此次园博会的配套工程之一,主要承担园博会开幕期间的接待住宿功能,会后作为度假酒店使用。





创意层面

 场地分析


宕口酒店选址于园博园西南侧的龟山半山腰处,此山高度虽不足百米,登至山腰,却可远眺北侧悬水湖及山谷景色。然而酒店选址为旧时采石场开挖废弃的宕口,棕黄色的崖壁最高处有40m 左右,远观犹如大自然刺眼的

创伤,近看突兀的岩石让人触目惊心。建设场地还有如下特点:可远眺悬水湖,但视野比较低,观感不佳;龟山在南,如果酒店过于靠近山体难则以获得阳光,临崖壁的客房感受也比较压抑;场地由两个不同标高的台地

组成,岩石难以再次开挖,需要充分利用现有高差来组织空间和交通。



依山观湖、织补宕口 ©文沛


项目区位 ©筑境设计



面对裸露的自然山体或者废弃的采石场,建筑设计有以下常规做法:一是建筑适当远离山体,以崖壁为背景,建筑的形式和材质与山石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和汤山星空餐厅的处理;二是建筑嵌入或紧贴崖壁,如古代的悬空寺,以及斯里兰卡建筑师巴瓦设计的坎达拉玛酒店;三是建筑采用悬挑,不少小体量的建筑采用夸张的悬挑形式,从而和崖壁形成强烈的对比和空间体验感,如墨西哥铜峡谷的悬崖酒吧;四是直接在崖壁上开凿洞窟,如古代的莫高窟、龙门石窟等,2020 年努维尔在沙特阿拉伯设计的Sharaan 酒店也是如此处理,完成后的酒店远看和岩壁完全融为一体,几乎消失不见。



场地原貌航拍 ©筑境设计



宕口酒店总建筑面积约3万㎡,由于平台用地面积限制,远离崖壁布置不现实,加之酒店体量也难以和崖壁在尺度上形成强烈对比;紧贴崖壁是另一种构想,但是山体岩石受风化和开采爆破影响,经过对勘探资料分析发现这种做法也不可行;悬挑和开凿洞窟的做法更不可行。设计的突破点到底在哪里呢?


 可行性研究

设计通过对酒店客房及配套服务功能体量进行组合分析,做了一系列对比研究方案:一栋塔楼加裙房的模式、一栋长板楼加裙房的模式、两栋带内院多层建筑组合的模式、两栋高层短板加裙房的组合模式,不同的建筑体量组合和崖壁形成不同的对话关系。这些方案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裸露的崖壁当作消极元素来对待,加之场地限制对崖壁还不能“敬而远之”,如果要综合治理好崖壁景观效果,成本很大,并且短时间内也难以见效。


对比研究方案草图 ©筑境设计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人工改造过的“二次自然”会怎么样?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说:“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尊重场所精神并不表示抄袭旧的模式,而是意味着肯定场所的认同性并以新的方式加以诠释”[1]。我们希望建筑能“自然而然”地与山水环境对话,并能让人零距离接触到真实崖壁的存在、直接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冲击,让人了解既往的建设历史、引发对可持续发展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度思考。这对设计团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也是设计切入的契机。


 应对策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在古人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中国众多书院及古寺皆择山而栖,其中屹立千年的悬空寺让人叹为观止,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通过多方案比较,设计最终采用“悬空”建筑的设计手法,将酒店客房分解成若干个尺度适宜的模块化体量,错落有致地“悬挂”于不同标高的核心筒之上,旁逸斜出的体量纵横如经纬,对崖壁进行了“三维”的织补与缝合,使得客房获得更为高远的景观视野,“悬空”体量之间的留白则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园林空间。


宕口酒店总高度约40m,穿插的形体逐级跌落,从主园区方向望过来,酒店的体量与崖壁走势一致,透过建筑体块之间拉开的间隙可隐约感受到崖壁的存在,营造出虚实相生、浑然天成的意境。如此一来,宕口崖壁成了酒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谓化“创伤”为景观、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


酒店依附山体远眺园博园 ©文沛




操作层面

 功能流线



基地现状由两个高差约8m的台地组成,空间略显局促,由于地质坚硬不易开挖,设计便将半地下车库及后勤设备区布置于低标高台地上,其顶面与高标高台地持平,由此形成较为规整宽裕的场地可以布置首层的

大堂及餐饮区。基地南

侧为采石遗存下的不规则山体坡面,且有落石之险,因此设计提出对山体进行一定的消险处理。酒店客房部分以二至三层为一组,采用旁逸斜出的布置方式,既顺应山体坡面的走势,又避免出现较多内走道或客

房对视问题,同时确保

绝大多数的客房均享有开阔景观。


龟山的南侧另规划有一座天池酒店,其用地与宕口酒店之间原本被一处单薄的山壁隔开。由于两座酒店规模不大,建设方希望未来两座酒店能相互连通、共享设施、整体运营,以此节省建设和运维成本。由于中

间阻隔的山壁原本已十分脆弱,不具备从下方暗挖隧道的可行性,因此选择在其最薄处采用爆破的方式将山壁打通,在中间嵌入一个连接体整合两侧酒店,之后又于连接体之上覆盖景山叠石,并栽种原生植物,

使断开的山体恢复如初。


 空间漫游

由于酒店建造在半山腰台地,旅客经由斜坡林荫道路方可登堂入室,酒店大堂进门正对着一方竹林庭院,从庭院一侧办理入住手续后可到面对崖壁的大堂吧,大堂吧通往客房区、餐饮区和天池酒店,行进与用餐过程中时时可以感受到自然山体的魅力。在酒店的局部楼层与山体之间,设计采用架空连桥与崖壁栈道建构起一条由酒店通往山顶的蜿蜒路径,串联起不同高度的空中花园、观景平台和休闲咖啡吧等,为游客提供了攀山、渡桥、望湖、休憩、归园等丰富的空间体验。


空中连桥 ©文沛

建筑最高处的体量垂直于山体布置,南端通过栈桥直达山体,北端深远的挑台则向悬水湖探去,以一种鲜明的姿态建构起山体与湖水的对话关系。可居、可观、可游、可憩,酒店与山水环境共同建构起了独特的场所,身处其中,有气韵生动之感。


 消防保障

山地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是一大技术难点。一方面,高层建筑需与山体间隔一定的距离来设置消防环路;另一方面,设计又不希望酒店与山体的关系太过疏远,同时还需保证宕口酒店与南侧的天池酒店在首层相连通。因此,我们在宕口酒店西侧将消防车道引入二层屋顶平台,之后到南侧又下至首层地面,穿过主体下方的架空区实现环通。


由于建筑形体存在复杂的穿插关系,难以清晰地界定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因此在方案阶段组织专家研讨,最终确定将高度大于24m 的部分定义为主体,并通过防火墙或防火卷帘将其与高度不大于24m 的部分区分开来。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根据场地条件分散布置在主体的不同方位,并确保总长度满足大于其长边及1/4 周长。


 结构应对

为了使建筑形态顺应自然地形,并在其间塑造立体复合的园林空间,宕口酒店运用了大底盘、退台、连体、悬臂、中空、转换等丰富的造型手法。由于主塔楼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局部不规则( 穿层柱) 等多项不规则类型,故判定为超限高层建筑,由此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结构设计最终采用多项有效手段确保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针对宕口酒店塔楼总高度较小,且平立面几何不对称的“多塔+连体”类型,结构设计对能通高设置的墙柱进行均匀布置,合理利用楼电梯隔墙设置筒体、外伸单肢平面的端跨增设联肢墙,有效提升结构整体抗扭刚度,最终组成钢筋混凝土筒体+方钢管( 型钢) 混凝土柱+钢梁的框架- 剪力墙结构。对于建筑中部大跨度和端部长悬臂的情况,结构采用空腹钢桁架和设置单向斜杆的悬挑钢桁架的形式,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斜杆的数量以避免对客房布置的影响。而对于8~10 层酒店连桥与山体搭接的部位,结构设计将4 个框架柱底部与基础断开,选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上下端分别与柱墩底部和独立基础相连,这种措施灵活应用了“抗”和“放”的抗震思想,极大地改善了墙柱的损伤情况。


结构三维模型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建筑形式和快速施工对结构设计的制约和要求,导致最终的结构造价比常规方案费用增加约25%,加之建筑悬空多出的外围护材料和管线,整个项目综合造价增加约18%。虽然这个创新的建筑方案导致工程造价有一定增加,但却激活了整个场地环境,免去了崖壁的治理费用,营造出了一座立体的园林,带来了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空间体验,完成的效果得到了业主和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材料构造

宕口酒店的外立面材料可以根据其形体逻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旨在表达建筑之“轻”,主要用于悬空体量的栏板和飞檐;另一种旨在表达建筑之“重”,主要用于建筑的基座和筒体。这两种材料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共同形成既典雅纯净又略有工业风的建筑形象。“要忠实于材料,并知道它究竟怎样,那么你所创造的东西就会是美的”[2]。由于结构超限和施工场地局促的问题,外立面应优先选择轻质且易施工的材料,在比对过石材、GRC、铝板等多种材料之后,最终选择了效果最可控的荔枝面辊涂铝板。


酒店客房部分的外立面主要以水平延展的横向栏板和阳台隔板构成,选用灰白色仿石铝板,远观有轻盈洁净之形,近看有石材质朴之感。酒店的基座和筒体,以及穿插于悬空体量之间的平台、连桥等构件,则选用深灰色仿石铝板和棕红色仿锈蚀质感铝板,以体现这些构件的厚重感和建筑张力。至于通达山体的栈道及观景平台,饰面材料则换成了仿木纹铝板,其颜色与仿锈蚀质感铝板接近,却又多了一分质朴,更有亲人与自然之感。酒店在多个标高设有架空空间,其吊顶材料的选用兼顾板块的平整度和造价的可控性,采用中灰色水泥纤维板,板材表面无须修饰,仅需明钉固定。


建筑阳台之间的隔板造型带有一定幅度的折弯,为了保证板块拼合的简易性,设计选择将板块分缝设在正面,并用同色密封胶填缝以达到构件的整体性。阳台上方的飞檐板在考虑其顶面排水时,为了避免雨水从正面排下形成挂痕污染,设计将其顶面中部向下折弯,形成浅浅的排水槽,将雨水从两侧不显眼的位置导出,由此确保了建筑立面的持久整洁。






结语



“自然与道是我们对一切事物,包括建筑终极价值的探索与追问。作为建筑师,我希望回归到这样一种自然观念:以‘人- 自然- 建筑’之间的关系为建筑的本体,重构对于建筑学的认识,以‘自然而然’的

思维模式,更真实地呈现建筑创作的本真状态推动建筑的不断创新:通过对‘自然’的思考接续我们自身文化血脉,以此作为中国建筑话语体系的生长点”[3]


徐州园博会宕口酒店设计直面场地环境,因地制宜,采用“悬空”建筑的手法,使得建筑与崖壁形成虚实相生的关系,最终融为一体,并且建构起“人- 自然- 建筑”新的场所关系,在为人们带来独特感受体

验的同时,能够唤起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酒店建设以来,裸露崖壁的石窠落灰积水,新的生命得以生根发芽;酒店开业以来,婚庆、宴会、商务等活动频繁举办,既有的场所随着时间推移而将持续建构。







*参考文献

[1] 诺伯舒兹. 场所精神: 迈向建筑现象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3.

[2] 王路. 路易斯· 康[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27.

[3] 程泰宁, 费移山. 回归自然—建筑与现代性的哲学反思[J]. 建筑学报, 2022(9): 73.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建筑学报》。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与行业内人士分享和交流,部分内容采用了相关公开数据、图片等。如有涉嫌侵权,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编辑排版|筑境设计品牌部

商务联系|400-8066-508